揭穿應徵者的謊言
美國一家顧問公司審查近25萬份履歷表,發現內容與實際不符的比率高達52%。
另外一家業者的研究也發現,在面談的過程中,高達60%的應徵者會說謊。
以上統計數字的確令人咋舌,但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。
這就像男女相親時,總是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。
有時為了討好對方,甚至不惜掩飾缺點或誇大優點。
在應徵者有備而來之下,用人主管稍不小心,
就會進用不適當的人員,進而造成管理上的困擾。
如何卸下應徵者的偽裝?
以下是幾點建議:
要求應徵者舉證:應徵者面試時通常喜歡吹噓自己的工作經驗、工作能力、人格特質等。
識破這些技倆的最佳方法,就是要求對方舉例證明。
例如,強調自己很有創意的應徵者,
或許會以自己的專利申請數、創意比賽得獎,
或工作方法與他人不同來舉證。
若無法舉證,通常表示對方誇大其辭。
要求應徵者實際操作:某次面談時,我問一位應徵者打字速度,
他回答:「我不知道我的速度有多快,但是每次幫老闆做會議紀錄時,
都會覺得老闆說話速度太慢。」
相信,大多數人聽到這種回答,必定覺得此人打字速度驚人。
但經過現場實做之後,才發現他的打字速度1分鐘不超過15個字。
銷售、簡報、採訪技巧等能力,都可以透過實際演練探知一二。
觀察應對細節:雖然面試者在面談過程中都會保持高度警覺,
把自己武裝的很好,但是經驗不足的應徵者還是會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。
例如:我曾向一位應徵者表示,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和之前面試的主管雷同,
請他不要介意,他居然回答:「雖然有一點煩,但沒有關係。」
錄用這種人,不保他未來會得罪客戶、和同事相處不佳。
因為,應徵者應試時所表現出來的缺點,往往只是實際缺點的十分之一。
趁其不備:多數應徵者在面談前後,都會降低警覺性。
因此,觀察他們這一段時間的行為,準確性會比較高。
例如:一般應徵者對主考官都會很有禮貌,但對接待人員則忽略禮節。
主考官詢問接待人員對應徵者的觀感,往往會有不錯的收穫。
主試者也可以在下班時間打電話給應徵者,了解他真實的應對方式。
我曾經面試過一位人力發展主管,談吐確屬一流。
為了進一步了解他,我在下班後打電話給他,
他接聽電話的口氣相當無禮,意識到是我打的電話,
態度才做一百八十度的轉變。
背景查證:必須掌握其中訣竅,否則容易徒勞無功。
首先,查證的對象最好是應徵者過去的主管。
因為只有主管才會真正瞭解部屬的工作績效。
詢問應徵者的朋友,通常只會聽到對應徵者有利的資訊。
其次,請對方舉出事例來證明。
前任雇主通常只會說好話而不願意說真話,
如果不要求對方舉出一些實例,主考官就很難判斷所言是否屬實。
有些應徵者在被要求提供過去雇主的資料時,會顯得焦躁不安。
此時,也略可判斷,他所提供的資訊可能有問題。
(作者是全元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)
【2007/03/01 經濟日報】
- Mar 19 Mon 2007 07:17
揭穿應徵者的謊言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